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1111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科技创新 > 详情

跨领域、跨学科、跨区域!20余位院士专家齐聚山城
来源:重庆科技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12/12 点击量:2527 作者:曾露娇

12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工程院、重庆大学共同主办的“重庆生物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院士科技行活动在渝举行。来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院士专家,跨领域、跨学科、跨区域协同开展调查研究,为重庆生物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重庆大学供图)

活动期间,调研组前往两江生命科技城展示中心、巴南区重庆国际生物城等地,深入了解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情况,与重点企业、研究机构就产品研发、项目开展等情况展开交流,为重庆生物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情况“把脉问诊”。


活动现场。(重庆大学供图)

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专题座谈会上,院士专家与我市相关部门、重点企业代表以及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学科专家深入探讨了重庆市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重难点问题,为我市未来生物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整合医学势在必行。”在“院士讲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表示,肿瘤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异质性很高,引起的因素多样且复杂,因此诊断或治疗,都需要有整合医学的思维。“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整合诊治效果,这就是整合医学,也是肿瘤学发展的方向。”樊代明说。

“CACA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防为上计,筛为大计,诊为妙计,治为生计,康为远计。”樊代明说道,“现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已经到了基本饱和的程度,在治病阶段下功夫效果十分有限,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将成为医学的重头戏。一方面要积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疾病的防筛和康复上重点发力,完善疾病诊疗全链条。”

据悉,重庆具备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十三五”以来,重庆市国绕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搭建各类平台139个,支持了80余个生物医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2022年,重庆获批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近400个,较2015年末增加近3倍,目前还有30余个创新药项目在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单抗、胰岛素、肿瘤疫苗、Car-T细胞等)。截止到目前,全市医药工业规上企业共有252家。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近60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121家,上市企业15家。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27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