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1111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智库专刊 > 详情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走上城乡融合发展新道路
来源:重庆科技报 时间:2024/04/11 点击量:705 作者:罗静 代应

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支撑。重庆95%的地区是农村地区,933.3万人生活在农村,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分阶段,走好发展乡村、保护乡村、传承乡村、振兴乡村的建设之路。
  城乡融合,建和美乡村
  重庆的城乡融合一定是城乡文化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是在城乡一盘棋考虑下的融合。城乡融合建立在城乡文化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放任城市文明统治农耕文明,也不能否定乡村文化。优良的乡村文化不因城乡融合发展而中断,和美乡村要有文化自我认同感。城乡融合发展是人改造自然的一种模式,城乡融合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在尊重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重庆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脆弱程度高,要避免牺牲长期生态利益换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要让城乡融合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城乡融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要注重保护重庆地区特色文化传承,让乡村富起来的同时,巴渝村落文明、民族风俗和社会习俗绵延生息,要让重庆人民坚韧不拔,卓越奋斗的文化精神生长发展,促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城乡发展中协同前行。
  守正创新,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指标。守正创新,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不以城市扩建、经济发展为由,挤占农村粮食生产用地。十分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严禁耕地非粮化。重庆只有保有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012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216亿斤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城乡融合发展,是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基础上的发展。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保有量的确定标准,一定是在确保粮食安全后的利用划分。农村土地可以流转,但不随意更改粮食种植用途才能流转。要减少撂荒,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要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挖掘土地潜力,努力新增耕地面积,精准定位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
  一村一品,展区域特色
  充分挖掘村镇特色,推动一村一品,城市带动乡镇,乡镇优势延伸入村舍。一村一品要结合地方产业进行甄别,一定要根据地方已有条件,城镇需求方向和乡村生产能力进行匹配和选择。不搞一刀切,不搞同质化,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如重庆南川、武隆、石柱等地海拔较高,土壤环境,气候条件适宜,拥有众多山地丘陵,粮食耕种难度大,但适合中药材生长,可以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涪陵榨菜生产基础好,产业化明确,市场反馈好,可以稳定发展;奉节橙子种植历史悠久,口感丰富,深受市场欢迎。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体化发展,完成地区特色产品种植、加工、流通和销售。要从技术、交通、金融、产销等多方面,强化农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合力孵化本土特色产品。要把特色产品开发放到数字经济背景下考虑,丰富乡村特色产品种类,农产品、农业加工品、旅游产品、人文数字品都可以成为备选对象,有流量就有销量。如江津中坝村古村落,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发展农耕文明与古村落保护的文旅融合产品,一样可以做出特色。
  服务可及,缩城乡差距
  要提高乡村公共服务可及性,缩减城乡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乡村要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让农村公共服务与城镇公共服务同质同量。引导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乡村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一方面可以适当向城镇周边延伸公共服务,如在城市毗邻的乡镇开通公交车,让更多的人享受便捷的公共交通;提高城镇医疗卫生资源辐射跨度,推动跨行政区域的医联体建设。要有意识将城镇优质服务延伸到乡村,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供给。一方面也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程度。重庆乡村村落呈现大散居分布形态,高昂的交通成本是公共服务递送面临的最大问题。城市公共服务打造15分钟生活圈,但在农村我们不得不面临一小时车程。适当提高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程度,可以较大程度上克服农村公共服务递送难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但不能强迫农民搬迁。可以利用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造工程、危房改造、水利工程等民生工程契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合理规划集中居住区,分阶段、分批次、分时间地实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
  (作者罗静为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代应为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